您現在的位置:海峽網>新聞中心>福建頻道>福州新聞
分享

福州街頭的“周黑鴨”店

福州街頭的“周黑鴨”店

海峽都市報記者 袁麗群/文 毛朝青/圖

關注理由 在福州,自詡“吃貨”的人想必對“周黑鴨”不會陌生,時常會買些打打牙祭。近日,有消息曝出,連鎖品牌“周黑鴨”在北京區(qū)域僅80家正宗,但在網絡上,可搜索出312家門店,山寨貨超60%。

福州市場的“周黑鴨”是不是正宗貨?記者調查了解后發(fā)現,“周黑鴨”的福州粉絲們恐怕要失望了。據“周黑鴨”公司總部回復,并未在福州布店且不接受加盟,榕市面上“周黑鴨”門店均為山寨。

福州“周黑鴨”偏淡偏甜

“從武漢帶了些‘周黑鴨’的鹵鴨脖回來,和在福州買的一對比,發(fā)現味道很不一樣。”昨日,剛從武漢旅游回來的俞小姐告訴記者,福州街頭有不少打著“周黑鴨”、“武漢黑鴨”招牌的店,但在武漢當地吃過“周黑鴨”后發(fā)現,福州賣的味道更淡且偏甜,色澤上也沒有武漢“周黑鴨”深,懷疑是山寨貨。

福州市場有多少“周黑鴨”店?網絡搜索顯示,僅福州城區(qū)就有50多家。走訪發(fā)現,鼓樓南后街、東泰路、津泰路附近,就有五六家“周黑鴨”門店。

被問及是否武漢“周黑鴨”的分店,津泰路一店主說:“貨都是武漢總部發(fā)過來的,在福州我們家的最正宗。”但記者注意到,該店的品牌LOGO與“周黑鴨”總部的明顯不同。

南后街一門店店主則說,是不是連鎖品牌不重要,他們店的東西就是武漢口味。

武漢“周黑鴨”:沒有散裝產品

記者查詢發(fā)現,俞小姐所說的“周黑鴨”,為湖北武漢發(fā)家的連鎖品牌,在全國12個省、直轄市有布點,據不完全統計,開店總數近千家。那么,福州的“周黑鴨”是不是連鎖分店?

昨日,湖北周黑鴨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明確表示,公司采取直營模式,沒有任何形式的加盟店和授權店,在福州未設門店。公司的產品名為“周黑鴨”,并沒有散裝,只有真空包裝和盒子包裝兩種,也無口味區(qū)別。

“公司的產品秘方從不對外銷售,所以那些所謂拿周黑鴨秘方做出的產品也都是假的。”之后,該名工作人員還表示,若店內無法使用會員卡,則可快速判定該店為山寨的。

鹵味店傍名牌價差大利潤多

記者注意到,在福州,與直接用“周黑鴨”命名的門店相比,以“周記黑鴨”、“武漢黑鴨”作為店招的商鋪更是數不勝數,共同之處,都在傍“名牌”。鹵味店為何非要傍名牌?

“一袋320g的鹵鴨脖,包裝用不用‘周黑鴨’的,售價價差在7塊錢左右。”昨日,一商家坦言,自家以前也是做鹵味的,很辛苦,2007年左右,“周黑鴨”在全國火了起來,經人介紹,自己不定期在廈門一廠家拿貨,“免去了油膩的作業(yè),生意還不差”。

商標持有人舉報 將對侵權做處理

據了解,2011年“周黑鴨ZHOUHEIYA及圖”已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“中國馳名商標”。記者查詢工商系統發(fā)現,在福州,未有以“周黑鴨”、“黑鴨”、“周記黑鴨”命名的品牌公司。那么,福州市場上的山寨“周黑鴨”會不會面臨處罰?

有律師認為,“周黑鴨”品牌若為普通注冊商標,則“周記黑鴨”不算侵權;但作為“馳名商標”的“周黑鴨”應受特殊保護,店招要與營業(yè)執(zhí)照相一致。“‘周記黑鴨’雖在‘周黑鴨’漢字中加了一個‘記’字,但整體上并不影響‘周黑鴨’的本意,容易導致公眾產生混淆、誤認,也算侵權”。

據悉,對于市場店面的監(jiān)管為屬地管轄,歸所屬區(qū)的工商局管理。福州工商部門表示,是否構成侵權應由商標持有人,也就是湖北周黑鴨食品有限公司對商標進行認定舉報,在武漢周黑鴨方面提交材料后,將進行調查。

對此,周黑鴨總部表示,將搜集相關材料,向有關部門舉報。

□相關鏈接

“外婆家”頻被山寨 打掉72家假冒門店

據省外媒體報道,“外婆家”從2008年起成立專門的打假辦,對全國各地仿冒使用“外婆家”商標的餐廳發(fā)起訴訟,截至2015年底共打掉72家假冒門店,其中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的有68家,經當地工商部門處罰結案的有4家。這些山寨店鋪多曾入駐過口碑網、大眾點評網、餓了么等網絡餐飲平臺。

根據“外婆家”提供的證據顯示,餓了么平臺僅上海一地便出現近30家山寨店鋪,均冒用外婆家商標、店面圖片,其在平臺上公布的營業(yè)執(zhí)照、餐飲服務許可證也與正宗直營門店不一致。

責任編輯:黃小群

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
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
鼓樓區(qū)組織社區(qū)書記專題研討物業(yè)黨建聯
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一周熱點新聞
下載海湃客戶端
關注海峽網微信
?
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14 舉報郵箱:service@hxnews.com

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聯系我們,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。

溫馨提示:抵制不良游戲,拒絕盜版游戲,注意自我保護,謹防受騙上當,適度游戲益腦,沉迷游戲傷身,合理安排時間,享受健康生活。

CopyRight ?2016 海峽網(福建日報主管主辦)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-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:20070802號
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(海峽網)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。

版權說明|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| 聯系我們| 法律顧問| 舉報投訴|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