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海峽網>新聞中心>國內頻道>社會新聞
分享

中新網5月16日電  據香港《文匯報》報道,香港網絡世界日前疑發(fā)現(xiàn)“藍鯨”蹤影,有自稱香港大學學生在社交網站發(fā)文,稱有3名友人不約而同在網上寫上“I AM A WHALE(我是鯨魚)”字句,更留意到他們左手均有受傷包扎,懷疑有人自殘并與“藍鯨”有關。香港大學呼吁同學如有需要可向校方求助,而香港警方則表示正了解事件。

“藍鯨”據傳是來自俄羅斯的社群網絡游戲,近年在外國流傳,疑利用青少年好奇心誘取個人資料或裸照等把柄,繼而脅迫受害者進行連串自殘至最終自殺的“任務”。

縱然始作俑者終于被制止,惟“藍鯨”卻有如計算機病毒般于網上擴散,世界各地都有懷疑受影響的報告,最近更似乎“游”抵香港港。社交網站專頁“名校Secrets”近日接連出現(xiàn)“藍鯨”相關討論文章。

有自稱港大學生就發(fā)文表示,最近發(fā)現(xiàn)3名友人在社交網站寫上“I AM A WHALE(我是鯨魚)”字句,查問對方卻不愿解釋,數(shù)天過后竟發(fā)現(xiàn)3人左手均有受傷包扎,懷疑他們因參與“藍鯨”“游戲”而自殘。

有網民更在“名校Secrets”描述了“藍鯨”游戲一些細節(jié),聲稱“玩家”一旦中途退出,“管理員會將你裸照公開”,形容這是個“無回頭路”的游戲。

縱然已有網民清楚指出“藍鯨”害處,但有自稱有自殺傾向的精神科病人貼文承認,看見這“游戲”一刻感到心動。有網民再三提醒,“藍鯨”游戲會每日要求受害者做出對自己有害的事,擔心香港會受影響,呼吁大眾認清其害,切勿因一時沖動“好奇害死貓”。

對于有關傳聞,港大發(fā)言人回復,指網絡上流傳的“藍鯨”新聞的真確性存疑,大學不宜響應,但強調同學如有疑問或需要,可向大學求助,大學學生發(fā)展及資源中心設有輔導和心理培育服務,協(xié)助同學。

警方在回復香港《文匯報》查詢時表示正了解事件,但強調互聯(lián)網并非無法可依的虛擬世界,呼吁市民切勿以身試法。

根據香港法例第33B條《侵害人身罪條例》,任何人協(xié)助、教唆、慫使或促致他人自殺,或進行企圖自殺,均屬犯法,最高可判監(jiān)14年。

責任編輯:肖舒

       特別聲明: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。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,請及時與ts@hxnews.com聯(lián)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,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。

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
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
2025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丨實干繪就招商
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一周熱點新聞
下載海湃客戶端
關注海峽網微信
?
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14 舉報郵箱:service@hxnews.com

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,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。

溫馨提示:抵制不良游戲,拒絕盜版游戲,注意自我保護,謹防受騙上當,適度游戲益腦,沉迷游戲傷身,合理安排時間,享受健康生活。

CopyRight ?2016 海峽網(福建日報主管主辦)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-2 閩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:20070802號
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(海峽網)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。

版權說明|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| 聯(lián)系我們| 法律顧問| 舉報投訴|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
友情鏈接:新聞頻道?| 福建頻道?| 新聞聚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