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海峽網>新聞中心>海峽兩岸>臺灣新聞
分享

福建泉州,一座向海而生的城市。這里不僅是海上古絲綢之路的起點,是聯(lián)合國《世界遺產名錄》中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,還見證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、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。

1月28日晚,由中央網信辦、國家文物局、人民日報社、福建省委網信委指導,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、國家文物局相關司局、福建省委網信辦、福建省文物局以及人民網等部門聯(lián)合主辦的“何以中國·向海泉州”網絡主題活動在泉州舉行?;顒蝇F(xiàn)場,作為講述嘉賓之一,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長陳偉平分享了自己見證的閩臺緣、兩岸情。

向海泉州 | 山河見證閩臺緣 漂洋過海來看你

一口鑄造于清代的鐵鐘,上面刻有46家商號名稱,見證了當時閩臺兩地商貿往來的繁榮,成為閩臺緣博物館館藏重要文物。同文、同種、同根生,是海峽兩岸亙古不變的主線,也是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策展布展的主題。據陳偉平介紹,截至目前,閩臺緣博物館接待臺胞超過75萬人次,從臺灣島內征集和接受臺灣同胞捐贈的館藏文物有6800多件。

“山河為證,文物為證,兩岸的情緣誰也無法割舍,誰也無法否定。講好血濃于水的故事,守護生生不息的根脈,這是心里的一份惦念,更是肩上的一種責任。”陳偉平動情地說。

向海泉州 | 山河見證閩臺緣 漂洋過海來看你

海峽難隔鴻雁,歲月不改人心。2019年,閩臺緣博物館開展“兩岸家書”搶救性征集與研究。一封封紙短情長的家書,詮釋的是民族大義、家國情懷。2022年2月,臺灣博物館老館長施明發(fā)先生給陳偉平寄來一封信,希望他能幫忙給彰化田頭仔梁氏尋找族譜。

跨海之托,必當全力以赴。陳偉平和同事們不懈努力,終于為梁老先生實現(xiàn)了愿望。2023年5月,77歲的梁栢楦老先生帶著家人從臺灣回到南安翔云祭祖掃墓,他把這次返鄉(xiāng)之旅稱之為“種子行動”,他說“期望種子發(fā)芽,下一代也能來”。

“文化是最基礎、最深沉、最持久的力量。”陳偉平說,“閩臺人民心氣相和、性情相知;閩臺鄉(xiāng)土氣息相通、情緣相牽。我們要努力、要加油,把中華兒女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得更加繁榮,讓每一位來到閩臺緣博物館的客人,尤其是臺灣同胞,有收獲更有共鳴。”

責任編輯:莊婷婷

       特別聲明: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。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,請及時與ts@hxnews.com聯(lián)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,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。

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
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
福建漳州:金融賦能解企憂 閉環(huán)管理保
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一周熱點新聞
下載海湃客戶端
關注海峽網微信
?
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14 舉報郵箱:service@hxnews.com

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,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。

溫馨提示:抵制不良游戲,拒絕盜版游戲,注意自我保護,謹防受騙上當,適度游戲益腦,沉迷游戲傷身,合理安排時間,享受健康生活。

CopyRight ?2016 海峽網(福建日報主管主辦)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-2 閩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:20070802號
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(海峽網)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。

版權說明|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| 聯(lián)系我們| 法律顧問| 舉報投訴|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
友情鏈接:新聞頻道?| 福建頻道?| 新聞聚合